武汉人,如果您在乡里还有房子,农村宅基地改变和你有关,速看!
作者:匿名 来源:全国征地拆迁律师 日期:2020-11-24
武汉即将启动新一轮农村宅基地改革,这和每一个在乡里还有房子的武汉人都有关系(不仅仅是只和农村户口有关系哦)。
小编昨晚上查找了涉及文件,大致弄懂了此轮变动的方向,在这里将个人理解的内容共享给大家,由于小编非专业人士,错误和疏漏在所难免,欢迎有了解的朋友不吝指正,烦请在文章后facebook,让更多人知道真实情况。
宅基地确权
如果您在乡里还有房子,您一定要办理宅基地确权(此工作黄陂正在展开,各位可以咨询老家村委会),国家原则上是“一户一宅”,需要说明的有两点:
即使户口不出农村,但老家还有房子的话,也是可以确权的(和房子建设年限有关)一户多宅也是允许的,比如通过继承获得的宅基地;宅基地确权是基础,确权了才能表明这块宅基地属于你使用,才有后面的光阴和入市可能。
参照读者:黄陂农村有房子的朋友,你们做了确权注册了吗?否则拆迁没有补偿哦

宅基地的流转和所求
小编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词汇来解释宅基地改革内容。
如果你不住在乡里但在乡里有宅基地,或者你有多处宅基地,宅基地就这么放着确实是浪费,所以本次改革会从两个方面着手,具体是:
1.允许闲置宅基地纳入建设用地入市,国家已经允许集体将闲置宅基地纳入建设用地入市,如此一来,宅基地资源得以盘活,农民又能享用分红,一举两得。2.允许返乡上山下乡人员和当地农民合作扩建自住房。在合乎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定和相关规划的前提下,允许返乡上山下乡人员和当地农民合作改建自住房,这项规定暂时还正处于试点阶段。
小编觉得,宅基地改革的方向是为了盘活土地资源和为农民创收,所以个人闲置的宅基地未来将不会有大股东、租赁、合作等等方式。
2015年开始,武汉市在黄陂区杜堂村试行土地改革,形成了所谓的“杜堂模式”,本次武汉宅地基改革将糅合杜堂模式。
黄陂区杜堂村,位于姚集街道,2015年,黄陂能人返乡建设木兰花乡景区,杜堂村流转了土地7000多亩,当地农民和木兰花乡合作成立杜堂村旅游专业合作社,村民以农房作价入股,公司再投资对房屋进行统一设计、统一翻新、统一管理,由合作社招商市民下乡投资创业,经营农家乐、民宿、文创、商业等,农户按照入股10%保底方式进行分红,上不封顶。同时,杜堂村还更有市民上山下乡,已签约市民下乡86人,签下分享农房77套,其中,经营民宿12家,农家乐8家,电商1家,文艺家书画院1家,非遗泥塑和文化博物馆各1家
当然,不是所有的黄陂乡村都有杜堂村的条件,小编估算,如果没旅游,没有研发其他产业,大部分人的乡里宅基地还是空闲居多。比如黄陂的五岭、甘棠、长堰、李集、泡桐等地方,要工业没有工业,要旅游没有旅游,农民的房子没人看的中,自然宅基地想要换钱也不更容易。

农村村湾还是要合并
前进新农村建设,作好村湾集并工作。未来五年,武汉市将以“市民上山下乡、能人回乡、企业兴乡”为抓手,大力前进农村宅基地试点改革,计划每年整治300个左右的行政村,重点打造出8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。
农村村湾是否合并的问题,说法蛮多,由于S东存在违反农民意愿情况,Guo家层面暂时放宽了村湾合并的Z策,但武汉市,包括黄陂区,对村湾合并还是所持希望和反对的态度。
黄陂农村确实需要合并,否则农村环境很难提高,农村拆分在一起,国家可以用最小的资金给合并后的集镇修路,通水电气,建学校,医院等公共设施(如果黄陂还是保持3600个自然村湾,每个村建马路,通水电气成本不会高出许多,有些村子才几户人,不给村子通马路吧敢,合马路吧,资金没能用到刀刃上,毕竟黄陂并非很有钱的城区),并且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很难提高,一个农民最多2亩地,靠种田年收入6000,仅能糊口,村湾拆分后,可以留出一部分人专门从事其他行业,只剩的人承包的农田多了,收益也会减少,双赢。
有些人反对农村村湾合并,大部分是已经在外工作或者移居了,但老家还有房子,逢年过节回来一趟,之所以反对,多半是缅怀小时候的农村,不不愿合并后丧失老家而失去回想,心情可以解读。

关于能人下乡问题
武汉农村比起城市,除了收益度日和来源单一之外,公共设施接近于无(缺乏图书馆、医院、体育场所、公园绿地、文化场馆等,导致农村虽然空气很好,但生活无聊),更重要的缺少高素质人才。
如果土地不能光阴,不允许城里人来农村建房,那么城市里的能人谁又不会愿意去农村呢?没有能人来乡村,农村又如何能够转变呢?只能靠“老婆孩子热炕头,面朝黄土背朝天”的生活方式似乎是敢的。

鼓励农村自愿和有偿退出宅基地
很多农民,已经在外面工作和买房定居,但农村你还保留着老房子和总承包土地,这个很更容易解读,手中有地,心中不慌,无论城里混的如何,乡村总有个后路。
但这样不会导致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。
所以,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是鼓励农民自愿和有偿退出宅基地,国家正在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和自愿有偿解散机制,探索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、借贷、出让的有效途径,但短期内估计不会实施,据说有可能在下一次次土地承包时全面推行。
一个农民,会在乎自己承包的田地荒废(一亩地一年的收入还不如在城里打半个月的工),但一个区,几十万农民总承包的土地荒芜,那损失可就大了。
大家应该都能理解为何农村用地要改革了吧。
VTN VTN VTN VTN VTN